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如何看待“国家语言能力“?(互动赠书)

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2019-08-05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学术争鸣

十九大提出要通过“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语言沟通是最基础的工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

可见,新时代国家重大决策和任务对语言学事业特别是语言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没有语言能力,就没有文化和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和引领世界的思想力量是要靠高超的语言能力来实现的。

而谈到语言能力,各位可能不自觉就想到了长久以来关于Language Competence 与Language Performance 的纠结与纷争,那么关于国家语言能力是该如何界定的?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下面小编提取了文秋芳教授、赵世举教授与李世江教授关于国家语言能力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文秋芳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亚洲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掌握语言资源是行使国家语言能力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适应形势的迫切要求切实加强调查

当前,我国语言资源调查与掌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薄弱的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少长周期的语言资源普查数据。世界各国一般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特点是计划周密、覆盖面全、数据采集规范、信息准确。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都充分利用人口普查的机会,调查全国的语言资源,既节省了成本,又实现了数据的周期性更新。我国也进行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但从未涉及语言信息方面的调查。上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末,我国政府曾组织过两次大型语言普查,其中包括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但不包括外语信息。类似这样不定期地对语言资源单独组织调查,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数据采集也难以规范化、常态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由于缺乏连贯性,数据的用途极其有限。

二是缺少短周期的语言资源抽查数据。除了长周期的语言资源调查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展月度经济抽样调查时,会附带调查语言资源的动态变化。例如美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将语言信息纳入每月的社区抽样调查中,抽样比率为1/480,每户每5年被抽取一次,数据采集的方式有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和入户登记等方式。目前,我国国家统计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调查队,负责定期收集能源、消费、价格、收入、劳动力等多方面数据,暂未将语言信息纳入其中。

三是缺少高校学生的语言学习分类数据。了解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语言学习情况,既有利于提高国家语言资源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又能为国家语言人才资源配置提供依据。美国政府对此项工作极其重视。从1958年起,美国教育部委托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对全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语言课程注册情况进行普查。普查周期约为2—3年一次,至今已组织了22次,涉及美国2514所大学,覆盖99%的高校。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数据仍属空白,教育部每年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中也无相关信息。学术文章中出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教学研究会提供的粗略估计。

四是缺少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目前,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均建立了国家级语言资源数据库,尤其以美国最为完善,不仅拥有面向社会的语言资源库,还拥有专业性很强的军队语言备战指数系统。美国面向社会的语言资源数据库称为“语言地图”,由美国现代语言学会负责建立和维护。数据来源有3个,一是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二是每2—3年一次的高校学生外语课程注册信息调查;三是每月一次的社区抽查。当国家处理与语言有关的事件时,可以随时通过该数据库迅速查找和调用所需要的语言人才及相关信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未开展连续的、系统的语言调查,缺少语言资源数据,语言资源库建设工作无从谈起。

由上可见,我们加强语言资源调查,逐步提高国家语言能力的形势相当迫切。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成立语言资源调查协调管理部门。鉴于语言资源调查的专业性较强,可由国务院牵头组建一个跨部委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制定语言资源调查的宏观政策和实施方案。具体任务包括:商讨并决定语言资源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制定语言资源调查数据的使用方法;遴选调查高校语言课程注册数据的单位;决定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措施等。

第二,建议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增加对公民语言使用状况的统计。调查可以问卷的形式呈现,涵盖对惯用语言和其他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借鉴国际做法,如美国的语言调查问卷中有“一个人在家除了英语外经常说的语言是什么?”等问题;俄罗斯普查语言信息的问题是“除俄语外,您还通晓哪些语言?”;法国语言抽样调查也设计了系列情景化问题。

第三,对语言资源进行动态、分类调查。除人口普查外,建议增加语言资源的年度抽样调查和每2年一次的高校语言课程注册情况调查。年度抽样调查可由国家统计局纳入常规抽样调查中,统计结果可了解到两次人口普查相隔的10年间,语言资源变化的趋势和特点。高校学生语言课程统计结果可以帮助国家调整语言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

第四,依据语言资源调查结果,逐步建立语言资源数据库。该库可以分为3个子库。基于人口普查所得到的语言资源数据,建立全国语言资源数据总库,提供我国语言资源种类和各类别语言掌握的人口情况;基于年度抽样数据,建立全国语言资源动态数据库,揭示语言资源年度变化情况;基于高校语言学习数据,建立全国高校语言人才库。有了这样一个国家级语言资源库,它能为国家提供语言应急和语言援助服务,同时为制定语言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李世江

语言文字报主编

近日,德国媒体报道称,发达国家游客很少来中国旅游,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会讲英语的人不多,沟通不便。也许有人觉得德媒有些吹毛求疵,但我认为不尽然。

  从旅游业角度来看,多年来,来中国投资经商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确实不见明显增长。其中虽有旅游业本身的问题,如市场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但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小觑。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外国人来我国旅游的确不是很方便。众所周知,中国早已是学英语大国,也是世界上学英语投入最大、耗时最多、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实际效果并不是那么好。据英孚教育发布的《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显示,在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大陆地区英语熟练度排名倒数第二。这反映出一种现象,即我国是一个语言大国,也是英语学习大国,但却是一个语言能力小国。

  毋庸讳言,语言能力是个体生存和发展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研究表明,语言能力和收入成正相关,会两种语言(不包括方言)的人比会一种语言的人收入要高,找工作也更容易。当前我国语言能力的现状是:从个体层面来说,国民所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适用范围小、竞争力弱的方言,而通用语和外语能力相对较弱;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外语资源匮乏,结构也不够合理,掌握的语种数量极其有限。如“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40多种,但我国目前教授的语言仅20种。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任何一种外语都有可能为我们所需,如果储备不足,会制约发展,影响安全。有鉴于此,我们急需在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国家语言能力。国家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综合国力、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地位,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当前发展国家语言能力更多还是停留在规划层面,多是高校和科研单位在关注、研究,还缺少专门的机构组织去具体实施,缺少资金支持,以致很多想法不能有效协调、真正落地。

  第二,要从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高度统筹规划语言教育。研究显示,当前全世界6000多种语言中,我国至多了解100种,能够较好使用的约20种,能开设课程的不到50种。因此,要调查并统筹相关的语言资源,在专业院校开设那些资源匮乏但又具战略重要性的语言专业,在师资引进、运行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和待遇上的倾斜,抓实语言专门人才的培养。

  第三,要打造语言专门人才的培养输送联动机制。对于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可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与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组织机构联动,解决专门人才的后顾之忧。

  国强则语兴,语兴国愈强。加强国民语言教育,丰富统一而多样的语言资源,建设语言强国,需要马上行动起来。


赵世举

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站长,兼任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语汇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更加彰显,日益受到有关方面重视。“国家语言能力”这一概念随之而生。国家语言能力不仅是软实力,而且也正在成为硬实力。说它是软实力,是因为它主要体现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号召力和对外的隐性渗透力及同化力;说它是硬实力,是因为其功能张力不断释放,日益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在当今世界上国家之间全面博弈的时代,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实施全面的国家语言战略,着力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正是对这种趋势的积极应对。

    什么是国家语言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极少有人论及。最初使用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布莱希特等把它大体定义为国家应对特定语言需求的能力,但未作系统论述,只是就国家外语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李宇明认为,国家语言能力“指的是国家处理海内外各种事务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国家语言能力由哪些内容组成,尚无定说,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语种能力,即国家总共能够了解和使用多少种语言;2.国家主要语言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国内外的地位;3.公民的语言能力;4.现代语言技术发展水平;5.国家语言生活的管理水平。”但未对其加以展开论述。本文拟在时贤观点的基础上,主要就国家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与国家实力的关系试说浅见,权充引玉之砖。

    笔者认为,国家语言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掌握利用语言资源、提供语言服务、处理语言问题、发展语言及相关事业等方面能力的总和。它是国家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建设、发展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资源拥有能力

    随着语言功能的不断拓展,不仅其工具作用更加强化,而且其资源价值也空前提升,蕴藏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能量,可产生多方面的效益,正成为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因此,一个国家是否拥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已成为衡量其实力的一个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日益重视语言资源保护、建设和管理,尤其重视多语教育。这充分表明语言资源意识的普遍增强和国际语言竞争的日趋激烈。 

二、语言使用及服务能力

    一个国家的语言使用及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其治理能力、社会生活质量和国家文明程度,也是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一种体现。社会发展对语言使用和服务不断提出新要求,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和语言应急援助机制势在必行

    首先,保障日常语言服务责无旁贷。使用语言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关涉到每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基本的语言服务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媒体语言服务既要满足大众生活需求,也是国家治理所必需。在提供语言丰富的媒体服务时,也要保证服务的高质量,担当起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遵守语言规范的示范责任,正确引导社会语言生活。我国媒体语言服务虽然发展很快,但语种量仍明显不足。民族语广播影视的覆盖率也很低。与此相反,境外某些势力则千方百计向我国输入民族语媒体,对边境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媒体语言服务能力不足,反映出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不足。

    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语言服务在社会治理中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多语多言国家。它不仅关涉语言权益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国家治理水平和社会和谐,不可忽视。

    其次,统筹特殊语言服务义不容辞。社会还有许多特殊语言需求,也需要国家统筹应对。

    第一,应关注特殊人群的语言服务。例如聋哑人、盲人的语言服务,据中国残联2012年公布的数据,我国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这个庞大人群对盲文、手语、有声资源、语言康复技术等的需求,无疑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此外,大量的异地务工人员和国内移民的语言服务,也已成为政府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来华的外国人与日俱增,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语言服务既是社会管理的需要,也是国家义务,事关我国国际化发展和社会安定。

    突发事件的应急语言服务,也是政府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应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2010年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地震,救援中由于汉藏语之间的障碍和藏语内部方言的差异,致使在救援的很多关键环节都遇到了交流困难,对救援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关注和反思。这也表明,我国应急语言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我国国际化发展和国际义务的增多,国际语言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如国外对汉语师资、汉语学习资源的需求,国际维和、跨境反恐、跨境警务合作和军事合作、海外利益拓展中的语言需求,区域和国际组织对中国语言及语言人才的需求等,都需要我国有相应的语言服务支持。而这些方面我国还相当薄弱,据对驻守在黎巴嫩的我国维和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行的调查,绝大多数人员缺乏参加军事会议的外语能力。[16]至于懂得当地语言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表明,我国亟待加强外派人员的外语培训。

    第二,专业语言服务不容忽视。语言功能的不断拓展,带来了很多专业语言需求。例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语言学理论、语言知识、语言资源和语言技术的支持。在安全领域,开源情报的发展、语言侦查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对语言分析技术服务的旺盛需求。在政法领域,立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在医疗领域,语言康复技术的发展;在科技和经济领域,语言文字标准、语言技术标准、科技术语、品牌命名、产品说明书语言规范等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语言服务。在上述的很多方面我们都还比较薄弱。

三、语言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语言资源价值的凸显,使得对其加以开发利用的能力在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语言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影响科技创新。语言资源开发利用能力首要的体现为语言开发利用技术,亦即语言技术。语言技术是当代信息科技的最重要基础和核心领域,直接影响国家科技发展和信息化水平。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激烈,虽然我国在相关领域成就斐然,但在核心技术和应用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也有一些教训。

    大数据时代正阔步走来,这为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所说:“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大,而在于挖掘数据的意义。数据+意义=智慧。”“未来要高度重视语义网建设。这是对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支撑,核心是对复杂生态系统的把握能力。对大数据的采集、加工,必须深入到数据的语义和语用,才能赋予数据系统新的深度,激活它内在的能源。”一个国家要在大数据时代走在世界前列,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是要件之一。相应的语言理论、语言技术必须跟进。

    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强软实力。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开发利用语言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语言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当代文化,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力,维护语言文化安全,增强国家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这一目标圆满实现。不仅如此,它所激发出的人们对汉字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高度关注及热爱情怀,对现实语言文化状况的反思及警醒,都会发酵出不可估量的正能量。这为我国语言资源开发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四、国民语言能力

古人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语言能力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人的一种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人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在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语言能力的基础性、核心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

国民语言能力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关乎其基本素质、生存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力、竞争力,而且它作为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核心和支撑,直接决定国家语言实力的强弱,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质量,进而影响国家建设、发展和安全。[23]人力资源是国家的最重要实力,由此可以说国民语言素质也是国家实力的一个关键要素。

    一些学者对语言与国家发展的相关性做过多角度的深入研究。美国学者乔纳森·普尔在《国家发展与语言多样性》一文中分析了133个国家的数据,并得出结论:“语言的统一性是经济发展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是语言统一性的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条件。”国家的人均GDP与语言的统一性成正比。这表明,在语言缺乏一定统一性的国家,国民所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行面狭小、竞争力较弱的地方语言,而通用语和外语能力相对弱,这便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这也说明,一个国家,既需要语言的多样性,也需要其统一性。建设多样性与统一性有机结合的语言生态,对于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实力、促进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可见,要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全体国民语言能力也是必要条件。

    当今,除了传统的基本语言能力之外,如下两种语言能力日显重要。

    其一,多语能力。当今社会人际交流日趋频繁、广泛和深入,良好的多语能力,不仅可为族际国际交流与合作、使用多语文献、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提供重要工具,而且有助于开拓视野,丰富思想,提高国际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推进以母语教育为基础的多语教育十分必要。

    多语能力正成为从业的必要要求。二是各行业涉外业务与日俱增,有了更多更高的外语需求,若多语能力不济,就会影响发展。三是出国务工,语言要求陆续成为很多国家的硬性规定。四是国际义务不断增多,相关人员的多语能力必不可少。多语能力已成为我国国民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国际化发展。

    其二,使用现代语言技术及产品的能力。众所周知,计算机和语言的结合,网络的诞生,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的言说方式和手段,丰富了社会语言生活,这也需要人具备以下语言能力:第一,使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第二,“电传”语言信息的能力,如发短信、微信、微博、电邮等;第三,利用网上语言信息的能力,等等。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缺乏上述能力,将很难融入当代社会、满足工作要求、赢得更大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国民语言能力在国家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国民语言能力建设,国家实施了语文规范化、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扫盲、普及语文知识、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为残障人士设计汉语手指字母和改进盲文等重大举措,成效显著,国民语言能力迅速大幅度提升。笔者认为,当今最为紧迫的是,要切实落实《规划纲要》,从提高全民对语言能力建设的认识、调整和完善语言教育政策及规划、改革和优化语言教育体系、加大对语言文字事业的投入等关键问题入手,全面推进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五、语言人才储备能力

    一个国家的语言能力不仅体现在全体国民的语言能力上,也体现在拥有专门语言知识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上。专门语言人才需求日益广泛,新兴语言职业也随之不断涌现。至少有如下类别:(1)语言应用人才,如翻译、编辑、文秘、播音员、速录师、语言信息分析师、语言治疗师、命名师等;(2)语言教学和研究人才;(3)语言资源开发人才,如从事字体字库设计、语料库建设、文字输入与识别、语言理解、语音识别及合成等研发工作的人才。

    专门语言人才普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新兴和关键领域更是如此。例如信息科技及语言产业领域,语言人才争夺从未停止。再如语言治疗师,目前我国听力学专业学员仅7千多人,言语矫治专业学员不足100人,若按发达国家标准推算,我国尚缺听力学专业人员约17万人、言语矫治专业人员约14.2万人。

    我国也不例外。语言人才储备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明显不足,有些方面问题更为突出,这在以上有关部分已有所提及。以下三类人才短缺更为突出:一是语言应用人才,尤其是与高新技术相关的语言应用人才;二是语言应用研究及教学人才;三是非通用语种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和发展乃至安全的一个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语言学科专业尤其是语言应用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大力扶持语言交叉学科,优化语言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短缺语言人才培养。

六、语言管理及语言事业发展能力

    语言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甚至可以说它本身还是一种文化和社会制度。通过语言管理和科学的语言规划,建立有利于国家意志的语言秩序,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也有一些重要的语言管理举措,例如秦始皇下令“书同文”,唐太宗诏编“字样”,乃至后代“官话”的形成等,都是借助语言的统一来追求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学者把这些语言管理做法称为“古代中国的文化宪制”。

显然,这也是把语言管理看作国家管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语言是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维系特定群体的纽带,沟通不同群体的桥梁,社会运行的规程,具有凝聚力、正能量;另一方面,它也容易酿成矛盾甚至冲突,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旗号和借口,成为社会纷争的导火索和政治斗争的工具,演化为离心力、负能量。因此,语言管理能力与管理成效如何对于国家至关重要。积极有效的语言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而且有利于民族统一、社会安定和国家发展。例如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语言管理,积极实施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语言政策,维护了语言生活和谐,促进了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法国,历来重视语言管理,大力推行语言统一,尽管有其不合理的方面,但无可置疑的是,这对于法兰西民族的统一、社会凝聚力的增强、法国文化影响力和国家实力的提升,乃至向外展示其文明并进行海外扩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法语在近代世界风行的辉煌。不当的语言管理或管理缺位,不仅影响社会秩序和发展,甚至可能酿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危及国家安全。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代,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语言管理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提高国家语言管理能力,是关系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危的大事。与此相关,不断发展语言事业,是实现语言有效管理和满足各种语言需求的重要保障。不言而喻,增强语言事业发展能力也是国家发展之必需。

七、语言影响力

语言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并与一些重要利益相联系。一种语言的国际影响力,伴随着其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力、政治的操控力、科技的话语权,等等。因而,一种语言触角的全球延伸和影响力的广泛辐射,其实既是国家实力的外现,也是国家利益的国际拓展。古代希腊语、拉丁语的先后兴盛,近代法语的风行,当今英语的通行,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本世纪以来,很多国家采取了更多的举措和更大的力度来提升本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法国以推广法语为国策,面对英语的冲击,利用各种方式,掀起了颇具声势的“法语保卫战”和法语国际推广。法国为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加大投入推广法语?索邦大学学者解释说,法国要凭借有限的国力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就应该想办法“拿二等票坐上头等车厢”,即避免在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方面与美英比拼,而应借助语言这一“软实力”来确保法国在国际上发挥独特作用。俄罗斯、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新举措。

    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和孔子学院等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但相对于一些强势语言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积极创新多样化的汉语国际传播模式,提高传播水平,更好地满足世界需求,也是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语:全面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由上述可以看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家语言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际化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一些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潜存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全面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已是当务之急。要提高对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深入研究我国各种语言需求和国家语言能力的薄弱点,及时制定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方略和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提升语言能力,将为人类开启智慧之门,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又将语言能力建设问题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并且透露出强烈的紧迫感,令人鼓舞。这预示着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将会跃入一个新阶段。

500多年前的西班牙语言学家内布里亚向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说过的一句话,正好可作为本文的一个注脚:“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

专著推荐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文秋芳 张天伟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语言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创造性地对国家语言能力的理论构建进行建设性思考,提出国家语言能力的理论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进而依据我们提出的1级和2级指标,采取共时视角对美国的国家语言能力进行深度剖析,并为提升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提出积极建议。该书既是一本理论专著,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一方面能够提高我国在国际学界语言政策领域的理论地位,另一方面又能对当下国家语言能力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语教育》主编.张天伟,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士。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5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5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7 

第三节 小结13 
第三章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构建过程 14 

第一节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构建的第一阶段14 

第二节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构建的第二阶段22 

第三节 小结30 
第四章 美国国家语言管理能力 31 

第一节 美国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组织力31 

第二节 美国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规划力35 

第三节 美国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执行力57 

第四节 美国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应急力59 

第五节 小结62 
第五章 美国国家语言掌控能力 63 
第一节 美国国家语言掌控能力的通晓力63 
第二节 美国国家语言掌控能力的支配力78 
第三节 小结91 

第六章 美国国家语言创造能力 92 
第一节 美国国家语言创造能力的实践力92 
第二节 美国国家语言创造能力的科学力 117 

第三节 小结 142 
第七章 美国国家语言技术开发能力 144 

第一节 美国国家语言技术开发能力的信息挖掘力 144 

第二节 美国国家语言技术开发能力的机器翻译力 148 

第三节 小结 152 
第八章 美国国家语言拓展能力 153 

第一节 美国国家语言拓展能力的影响力 153 

第二节 美国国家语言拓展能力的传播力 161 

第三节 小结 167 
第九章 对美国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的思考 168 

第一节 美国国家语言能力历时发展 168 

第二节 美国模式构建与组构解析 169 

第三节 美国模式的特点 177 .

第四节 小结 178 
第十章 我国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不足与对策 180 

第一节 现状及现存问题 180 

第二节 提升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182 

第三节 制定我国关键语言战略 183 

第四节 小结 189 
第十一章 我国国家语言掌控能力的不足与对策 190 

第一节 对语言人才资源难以全面掌控 190 

第二节 对语言人才资源不能充分支配 201 

第三节 小结 206 
第十二章 我国国家语言创造能力的不足与对策 208 

第一节 非通用语高端人才不足 208 

第二节 语言人才培养缺乏双向思考和顶层设计 217 
第三节 小结 226 
第十三章 我国国家语言技术开发能力的不足与对策 227

 第一节 信息技术处理水平亟待提升 227

 第二节 机器翻译技术需要深入研究 231

 第三节 小结 232 
第十四章 我国国家主体语言功能拓展能力的不足与对策 234 第一节 中文在联合国系统中的影响力偏弱 234

 第二节 中文在国际会议中使用比例不足 244

 第三节 中文在学术领域的发展力偏低 247

 第四节 学术领域中“英汉语之争”:思考与建议 257

 第五节 小结 267 
第十五章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69 
参考文献 275 
英语缩略语 298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购买, 开具发票请务必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处自行备注抬头税号和接收电子发票的email


编者按

本文由语言学通讯分别摘自社科基金专刊(中国社科报)、环球网评论和《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为适应微信文体,本文有部分删节。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互动赠书:我们将从本文留言的读者中选出留言点赞较多的3名,包邮赠送文秋芳、张天伟的这本新书,点赞截止日期5月31号

公众号外联: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科研助力|“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征稿函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有情怀有担当的公众号

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